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
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

利用25年国庆假期的机会,拖家带口,终于领略了一次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王焕之登临鹳雀楼的心旷神怡。
鹳雀楼,四大名楼,位于黄河岸边山西一侧永济。
从渭南出发,经连霍高速,从秦东出口离开东西交通大动脉,逶迤向北,不多时就到了普救寺,此次山西之行的第一个目的地。
在这里穿插一个小插曲,原本我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是风陵渡。金庸的一句“风陵渡口初相遇,一见杨过误终生”给了这座黄河渡口太大的名气。
去年国庆期间,曾在风陵渡对面的潼关港口镇体验过黄河的雄浑壮观。想必对面的风陵渡应该也有很不错的体验。
可是,开车聊得很嗨,压根没注意到导航的提示。
就知道快到了,谁知道一不小心就走过了?来到了河南的灵宝,再折转头来,经过潼关秦东过黄河,转而向北赴普救寺鹳雀楼。
普救寺得盛名于西厢记,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,几乎家喻户晓。
不过,普救寺不在县城,而在蒲州镇,距离蒲津渡不远。当年,这是一条交通要道,自然极度繁华,从而衍生了很多故事,唐朝元稹便是其中之一。
晚年,或许是出于亏欠,元稹有了莺莺传一书,辗转到元代就创作出了西厢记。
普救寺位于一座土山上,土山不大,但拔地而起。山上植被郁郁葱葱,山顶一塔,现在已改名莺莺塔。
我们从塔前广场出发,进入山门就是两梯极为陡峭的石头阶梯。普救寺位于这座小山,应当是旁边山脉的余脉,在这里堵然斩开一条豁口,上山自然极为陡峭。
上到山顶,迎面一面大钟,上面写有普救寺三个大字,大字上书世界和平四个小字。右转穿过门廊便是莺莺塔。故事里,红娘牵线搭桥,莺莺在此幽会张生。
穿过大雄宝殿,便是梨花深院,这里是崔莺莺一家暂住的地方。一座传统的四合院,东西厢房,对面就是正房,院子不大,但位置极佳。
西厢记里面的西厢,便是源自这里的西厢房,这是莺莺的闺房。对面便是莺莺弟弟的卧房,正房则是老妇人房间。几个房间不大,里面是西厢记故事原型泥塑,栩栩如生。三组泥塑,三个故事,一看便知,此时可谓是无声胜有声。
出得小院是一片开阔地,山顶平坦,一侧是福院,一侧是小广场,小广场视野不错,半山坡上则是一排窑洞,怪不得当年山上可以借宿留客,房间很多。
经后花园下山,尝了山下小镇大名鼎鼎的永济牛肉饺子。多年前就曾耳闻,百闻不如一见。不如不见,或许不正宗,永济牛肉饺子带给我的只有两个字—失望。
然后下一站便是鹳雀楼。鹳雀楼距离普救寺不远,穿过乡间小道,左转迁回,路过黄河铁牛,差不多半个小时,就到了鹳雀楼。
鹳雀楼,原为北齐军事瞭楼,位于黄河岸边,监视对岸动向。处在交通要道,后世游客络绎不绝。最终,以诗篇“更上一层楼”名闻天下,跻身中国四大名楼。
进入景区闸门,便是开阔的广场。远处,便是六层高楼。现在的鹳雀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翻修而成,依然气势恢宏。
爬上高高的台阶,进入鹳雀楼内,绕楼拾级而上,半个小时才能登上楼顶观景平台。平台上,可以俯瞰黄河,如同一丝蜿蜒绸带,飘在暮色朦胧之中。
真正登临鹳雀楼,确有一览众山小之感,虽然阴雨雾霭中看不清远处的中条山脉,近处的九曲黄河也没有那么蔚为壮观,但仍有登高望远之磅礴大气。
恰逢国庆阴雨天气,偶有小雨影响不大。下楼回家,一路高速狂飙,不到两个小时返回渭南。短短一天时间,有点累,但开心,愉快的回忆。